您的位置: > 首页 > 资讯

26

6月

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周年

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,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,赛龙舟,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。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,自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诗人屈原以其忧民之心,悲愤地在端午日自沉于汩罗江后,端午节的意义渐渐向纪念屈原集中。千百年来,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,如今的端午节,已成为一个缅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、表达人民爱国情怀的独特节日。端午节因此又被称为“诗人节”。

农历五月初五,即端午节晚上,在古色古香的天一阁,人们同样用诗歌来纪念一个爱国文人,他出生在宁波,在台湾生活了30多年。是他第一个把中华文化的载体汉文带到台湾;是他第一个创作了台湾的汉文著述。他被全祖望称为“台湾文献始祖”。他,就是沈光文。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,天一阁博物馆、宁波市政协诗社、宁波市青少年宫、广济中心小学联合承办的“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周年”壬辰端午诗会正在这里举行,每年的端午节,在天一阁举办端午诗会已成为这里的一项传统。沈光文是中华文化在台湾系统传播的先驱者,他长期致力于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带到台湾。

沈光文,鄞县人,字文开,号斯庵,晚年自称台湾野老。鄞县栎社人,生于万历四十年(1612)。清兵入关后,他毅然投入抗清斗争。顺治九年(1652),他携家眷漂泊到台湾,当时台湾为荷兰侵略者占据。沈光文在台湾生活了30多年,期间大力传播中华文化,为收复台湾作出了不懈努力。文化的传播,最重要形式是教育。沈光文的教学活动对台湾社会逐渐摆脱荷兰统治期间的文化烙印,宣传中华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。沈光文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气节还表现在对故国的向往和追忆,留下了大量的爱国忆乡的诗篇。

诗会上,在琵琶、古琴等传统乐器的伴奏下,诗人和青少年们或吟咏、或朗诵,一首首沈光文创作的诗歌萦绕在天一阁的每个角落,人们用诗歌传承着爱国主义情怀,同时也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。

节日与民俗、文化活动,都是我们民族魂的一个载体。沈光文同其他的先贤一样至今被人深深的怀念,这决不仅是留下一些汉文文献,更重要的是传播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,即爱国精神。古人通过节日来纪念一些忧国忧民,为民族献身的人,表达着自己的文化价值取舍观。今人过这些节日,更重要的是对这种大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。

关于本文
相关文章
所有资讯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