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将至,清香松软的手工青团开始被市民们惦记了。这不,小港街道陈山社区的居民们一大早就凑在一起,热热闹闹地做起了正宗青团,一起寻找春天的味道。

做青团,先将米粉磨得细细的,原则上粳米、糯米的比例为6:4。米粉蒸熟后便是搡环节,将粉团倒在捣臼里,再加入艾草,细细搡。只见一位力气大的居民负责用石锤搡,另一位居民负责翻捣臼里的粉团,每搡一次,都要翻动一次。为了不让手指烫坏,每次翻转后要迅速地沾点水,这样也可以避免糯米粉团粘上石锤顶端。20分钟后,捣臼里面的粉团开始变绿、变匀。

之后,几位阿姨把绿团子抱出来放在桌上,大家每人抓一小团,揉圆后,在中间按出个洞,裹进黄豆芝麻馅,然后轻轻包好,边揉搓成小孩子拳头大小。三两下,一个可爱、诱人的青团子就做好了。记者尝了一口,软软的,有青草香,不甜不腻,回味无穷。居民们告诉记者,现在手工的正宗青团并不容易吃到了,很多人贪图方便都是从市场上买的,可是,机器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比得上纯手工制作的地道呢?何况有的厂家做的名为“青团”的点心,据称只是加进了脱了水的艾草粉,颜色、质地、味道、口感、香气等与北仑本地人心目中的青团根本不是一回事。阿姨们说,清明前后一定要吃上清口、正宗的的青团、青麻糬,否则心里总是记记得得的,好像这个春天就白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