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> 首页 > 资讯

10

11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自古以来,民以食为天,在小编看来,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需求,很多时候也是一种精神需求。我们常常会用这样一句来夸奖那些很符合自己口味的菜,叫做“很有家的味道”。

那么,生活在宁波的你,你眼中哪些美食最具有阿拉宁波米道呢?接下来,小编为您盘点一下,那些历经百年时光,却依然光彩熠熠的“老底子”宁波味儿。


宁波汤团·缸鸭狗


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团的习俗。“缸鸭狗”由宁波汤圆的创始人江定法在1926年筹集开设。他年少时,一直在国外的货轮当学徒工,攒足积蓄便毅然回到了宁波,在开明街开了一家汤团店,用自己的小名做店名,并根据谐音在招牌上绘了一只缸、一只鸭子、一只狗作标记。



他的汤团制作精细,价廉物美,味道甜美,汤团皮薄而滑,白如羊脂,油光发亮,具有香、甜、鲜、滑、糯的特点,咬开皮子,油香四溢,糯而不黏,鲜爽可口,令人称绝。人们都喜欢吃他做的汤团,生意越做越大,一时间远近闻名,生意兴隆。那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“三点四点饿过头,猪油汤团‘江鸭狗’,吃了铜钿还勿够,脱落衣衫当押头”,这充分说明了“江鸭狗”汤团受欢迎之程度。


水磨年糕·冯恒大



宁波制作年糕历史悠久,至少在北宋已经有用米粉做糕的记述。其方法有两种,一种为干粉年糕:把粳米浸透后沥干,搗或碾成粉末,再把粉蒸熟,捣密,搓成长条,压制成扁形即成;另一种为水磨年糕:把粳米浸透后,带水磨成糊状,再沥干,蒸熟,搓成长条,压成扁形。水磨年糕的味道好,但工序复杂,一般家庭只做干粉年糕。直到清咸丰年间,宁波慈城创建“冯恒大”副食店,一位姓陈的香干师傅突发奇想,把做香干的工艺运用到做年糕上,这种年糕晶莹剔透,润滑如肤,口感大不一样,从而大提高了冯恒大的声望。




制作年糕也是家庭或家族的一次聚会,每个人都有岗位:老人烧火、女人修粉、专人蒸粉,壮劳力捣粉、摘年糕团、搓年糕条,孩子压年糕印,码年糕。还有专做花色年糕的,把年糕团搓成猪头型、鱼型、元宝型等等,再用剪刀剪出眼耳鼻、鳞片等,供祭祀时上供。


香干·楼茂记

楼茂记香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“勿吃楼茂记香干,生活做煞勿相干。”意思是最苦最累的活要干,但楼茂记香干必须要吃,否则就失去生活的意义。



楼茂记香干制作精良,并严格按照程序生产。所用的黄豆,需拣去泥沙杂质,然后是浸豆,在一般气温下,浸足6-12个小时,做到适磨而不皱皮,接着是水磨、煮浆、泡浆、打浆、成块、过压,再进入烤制阶段。烤制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,需用最好的豆酱和高级酱油、淡酱色、加适量的桂皮、小茄香等辅料,在锅里煮沸,焖在锅里过夜。到次日早晨再烧沸一次,出锅冷却后,拌刷麻油。这样制出来的香干,色泽黄亮,块型方正,质韧而柔,味咸而鲜爽,闻之清香、食来细腻,色香味高人一筹。


龙凤金团·赵大有


宁波最早制作龙凤金团的年代在清顺治间,一户从上虞到宁波江东谋生的赵姓人家开设“赵大有”年糕店,其同乡也纷纷仿效,制作各类糕点,都以“赵大有”冠名,1910年,赵树德在茶馆中结识宁波帮糕团名师苏瑞财、陈高仁,得到他俩支持,在宁波百丈街开设第一家“赵大有”糕团店。



宁波金团色泽金黄、个头扁圆、花印和融、馅甜味香,宁波人不论寿辰、乔迁、小孩满月、兄弟分家、敬神祭祖等等,都少不了她,特别在婚嫁礼仪中,龙凤金团是必不可少的内容。她包含着“金玉满堂、花团锦簇、五代见面、五世同堂、甜甜蜜蜜、团团圆圆”等民俗心态。总而言之,龙凤金团是象征团圆、表达美好祝愿的高尚礼品。


咸齑


咸齑是宁波的传统菜肴,它的特色是味美价廉。任何家庭都离不开咸齑,它不仅可以与其他食物一起做成美味菜肴,也可以单吃、无论生吃熟吃都能吃出味道来。所以流传着“家有咸齑不吃淡饭”、“三天不吃咸齑汤,脚骨有点酸汪汪”等谚语。宁波咸齑以邱隘为最,最先由外地引进雪里蕻腌制而成,有200多年历史。但宁波种雪里蕻菜的历史有记可查,明末屠本俊抽著的《野菜集》对雪里壅(蕻)描写得性形皆实。可见境内腌制雪里蕻的历史须远远提前到500年前。


庄市长面


在宁波许多传统特色饮食中,庄市长面(又称糖面、束面等)以其制作精细和独特的咸甜风味而远近驰名。据称清朝末年就开始在民间被产妇、体弱、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所喜爱,说是能催乳和调养身体,多数刚生育妇女在坐月子期间约需吃60-70斤。



同时它也是当时民间的一道著名的风味点心。最红火时,庄市范围内的大小商店和宁波的一些大南货店里,都有该长面售卖。随着宁波帮人士外出奋斗创业,庄市长面也被带到了上海、杭州、武汉、香港、台湾等地,如当时光在上海比较出名的庄市长面店就有“上海三阳”、“邵万生”、“天福”等三家老字号,店址都位于最繁华的南京路附近(现已无存)。


溪口千层饼


自明代以后,浙东民间盛产咸光饼。清同治年间,有王姓兄弟毛龙、化龙到溪口开设光饼店,生意平平。到清光绪4年,他俩试着在饼里掺一些家乡特产海苔粉末,这种又脆又香的酥饼立即得到顾主的赏识,生意也红火起来。饼店挂出“王永顺”牌子,这就是最早的溪口千层饼。1883年,王毛龙到宁波进料,厂家把菜油错发成麻油,不料用麻油为酥油的苔菜饼更酥香,更爽口,更上乘。遂成为名燥华夏的特色民间糕点。后来成了民国时期南京总统府的特色礼品,被达官贵人们誉为“天下第一饼”。


朗霞豆浆


朗霞豆浆是余姚市朗霞街道的特色名点。它选料讲究、做工精细、口味独特,其特色是色泽清白、浆汁肥润、外观醇厚、入口香鲜、营养丰富、四季皆宜。



朗霞豆浆选用本地产的花沟、八月黄,用纯净的天落水,严格掌握浸豆的时间、煮浆的火候和水浆比例,使其浓度、香度、凝固度、肥润度、口感等各项质量指标都优于其他同类产品。



梁弄大糕



梁弄大糕又叫印糕、方糕,是千年古镇梁弄镇上最具特色的传统糕点,因其制作精良,工艺独特,寓意吉祥,味香粉糯,甜而不腻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。梁弄大糕是余姚梁弄一带在特定传统节日中,赠送女方亲家以表迎娶诚意的传统定礼,带有浓厚的地域民俗特征。2008 年被列入宁波级非遗名录。



余姚陆埠豆酥糖


豆酥糖是一种绿色环保食品,香酥可口,老少咸宜。余姚陆埠镇传统食品豆酥糖历史悠久,以其选料讲究、做工精细、口味独特著称,被誉为宁绍地区四大糕点(陆埠豆酥糖、绍兴大香糕、奉化千层饼、三北藕酥糖)之一。




陆埠镇在清咸丰七年(1857)已经生产、经营豆酥糖,400多年来,豆酥糖一直是该地的主打产品,到1955年有8家专营店转入生产合作社。现在个人分散经营的有7家。目前,五星级酒店太平洋酒店指定为涉外特产,每月提供豆酥糖400包左右,深受外商欢迎。


象山米馒头


宁波风味点心米馒头的历史起于南宋,是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老娘供奉观音菩萨的特制供品。原先也是米制的年糕之类,因为史老太太喜欢吃供过菩萨的点心,由于年事渐高,嚼不动硬筋筋的东西,厨师开动脑筋,将酵母拌在米粉里使其发酵 后再蒸制,便成了馒头状,故称“米馒头”。




史家子孙不忘祖制,每年要蒸制米馒头作祭品,从宁波迁到象山九顷建村、冷水潭、巴龙头等地的史家子孙不但继承了祖上的米馒头制作技艺,还保留着老祖宗的饮食习俗:每年要用米馒头到祠堂祭祖,六十岁以上的男子可以到祠堂里吃米馒头,十六岁以下的男孩可分到二只、女孩分到一只,70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。


象山的米馒头如海棉般柔韧、棉花般洁白,醇甜适口,冷热均可食用,多食不伤肠胃,是居家、旅游皆宜的方便食品之最。


所有资讯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