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> 首页 > 资讯

04

1月

未来由现在缔造,现在从历史走来。


老建筑、老风貌、老字号、老味道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它们能让人从岁月中找寻“物载变迁”,更能让人在存留于城市、建筑和生活里的文化积淀中感悟到“情怀永远”。

这些城的岁月余年,你回味无穷,

还有那些城的物载变迁,

更值得你来探寻,来品味......


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宁波•天一阁



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,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。天一阁占地面积2.6万平方米,建于明朝中期,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。



【专家点评】


天一阁之名,取义于汉郑玄《易经注》中天一生水之说,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,而“天一生水”,可以以水克火, 所以取名“天一阁”。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,面阔、进深各有六间,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。


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,融社会历史、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,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,园林精美、建筑古朴,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。除了藏书丰富,天一阁在防火、通风、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。


故道 绿道 味道嘉兴•海盐南北湖/五味村



五味村,又称“南北湖·五味村”,是著名的乡村旅游景区,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境东南杭州湾畔。由北团、文溪坞、澉东、茶院村和紫金山五个景色优美的自然村落组成。因紧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风景区,且各具乡村特色风味而得名。


【专家点评】


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,有着建成于1932年的中国第一条跨省国家公路——老沪杭公路,如今已升级成为一条可以骑行的游憩绿道。它,蜿蜒有致地把海盐县内的南北湖景区和北团、文溪、澉东、紫金、茶院五个各具“老家味道”的小山村串连成了一幅优雅静美的江南水乡五味图。

在这里,尝尝澉浦八大碗、沈荡黄酒、羊肉早烧,感受这乡土里醇醇的味儿;听听古老的海盐腔、骚子歌、老上海方言,回味这乡音里暖暖的调儿;看看灶头画、迎花烛,耍耍滚灯,领略这乡俗里悠悠的韵儿;挥一挥铁扁担、刨花打篾、石臼打年糕,是否曾是你久违的乡趣?走一走这山水田园、盐帮故里,是否勾起了你割舍不下的乡情?还有这粉墙黛瓦、青葱山丘、邻家黄狗……依然那样忠实地守候在某个转角深处。

这里,咸咸的,是海盐的盐味,浓浓的,是游子的乡愁。


铭记“上海方舟”上海•二战犹太难民聚居区



上海市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,由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组成,是“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该馆是为纪念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居住历史的主题纪念馆;始建于1907年,1927年迁至华德路(今长阳路)62号。二战期间摩西会堂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,犹太青年组织也一度将其总部设在摩西会堂内。摩西会堂,是整个上海有关“犹太难民聚居区”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最多也最为完整的地方。



【专家点评】


二十世纪三、四十年代,犹太人在欧洲惨遭纳粹分子的疯狂屠杀,上海接纳了至少1.8万多名犹太人避难谋生,为他们撑起了一艘“诺亚方舟”。这座城市被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人及后代亲切地称作 “第二故乡”。


在那段黑暗日子里,虹口提篮桥地区居民竭尽所能与“隔离区”(Ghetto)犹太难民友好相处、共度时艰,不仅带给他们绝处逢生的希望,也点燃了他们生生不息的烛台。二战结束后,上海犹太难民绝大多数幸存下来,并陆续在世界各地找到了新家园。为了纪念这段历史,他们中的13732位名字镌刻在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的“上海名单墙”上(犹太摩西会堂原址),向世人讲述着“活的历史”。这是全球唯一以拯救为主题的幸存者名单纪念墙,它的“记忆”功能,将吸引无数中外参观者提供新的历史故事和补充珍贵的史料。


今天,那些留存的会堂、公园、咖啡馆、面包房、老房子等历史遗迹依然绽放着美丽的“友善与包容”之花,提醒世人不忘过去,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。


七彩花衣映朝晖上海•浦江饭店孔雀厅



一九零七年(清 · 光绪三十三年),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,其建筑大体可分为黄浦路楼、金山路楼、大名路楼、中楼和交易大厅五大部分,五大部分在建筑结构上连成一体,并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,它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,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。虽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,但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痕迹。她犹如一幢历史丰碑昂然屹立,叠影上海变迁的缩影。



【专家点评】


外白渡桥北堍,一幢巴洛克式建筑凝视着波光粼粼的苏州河已近两百年。它就是中国最早的西商饭店--浦江饭店(原名礼查饭店),享有“华夏第一店”的美誉。中国第一盏电灯、第一个电话、第一部半有声电影、第一次西洋舞会在这里问世。罗素、爱因斯坦、格兰特、孙中山、卓别林等国际名人都曾下榻于此。

早餐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性格。伴随着“怀旧金曲”走进19世纪远东地区最具盛名的孔雀厅,举头是挑高12米的半透明穹顶彩色玻璃,阳光透过屋顶洒在用双色柚木拼成的弹簧地板上,五彩斑斓,如同孔雀开屏。又见身着旗袍的优雅倩影,享用讲究的西式早餐,火腿蛋卷、烟肉蛋、烤吐司配“白脱”、薄烤饼,最后再喝上一杯黑咖或红茶,“老克勒”一天的精致生活拉开了序幕。

经典西式早餐是与世界联结的起点,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中外游客,都能品出海派文化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
流动史诗入梦来扬州•东关街/个园/长乐客栈



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。它东至古运河边,西至国庆路,全长1122米,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,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,而且是商业、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。街面上市井繁华、商家林立,行当俱全,生意兴隆。陆陈行、油米坊、鲜鱼行、八鲜行、瓜果行、竹木行近百家之多。著名的个园就坐落在这条街上。



【专家点评】


如果说绵延万里的长城是凝固的历史,那么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则是流动的史诗。千年大运河孕育了沿线城市的风物繁华,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的第一锹成就了今日扬州“运河第一城”的地位。


位于千年流淌古运河畔的东关街,述说着扬州不同时期“运河文化”的生活故事。大户老宅、官宦宅第、书香门第、深宅大院、清代盐商住宅区,典雅的砖刻门楼、高大的防火墙、条石砌铺的老街深巷, 其中以竹石取胜的个园是我国优秀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、保存最完整、最具艺术价值的园林之一,个园对面的长乐客栈,错落着古色古香的明清院落式建筑,在历史与未来共生中再现了古代文人墨客“人生只合扬州居”的景象。


盐商家宴第一楼扬州•卢氏古宅




卢宅构筑考究、豪华气派。原前后共有九进建筑,200多处房间。卢氏园中的门楼、住宅楼、意园、藏书楼等,为保存完好的原有建筑。旧馆后有装修考究的藏书楼一座,保存得相当完好。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扬州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。



【专家点评】


晚清最后一位大盐商卢氏古宅是扬州市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园林,见证了清代盐商的辉煌谢幕。作为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,是后人了解中国大运河和扬州盐商文化的窗口。

“青砖灰瓦马头墙,大红灯笼高高挂”。砖雕门楼缀以瑞兽、花草、树木、器物、人物、屋宇等图案精心组合,寓意吉祥;十一进的宅第,方方正正,恪守着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;盔顶六角亭、石船坊、水池相映成趣,藏书楼幽静雅致,老紫藤枝繁叶茂。置身其中,一种“藏富不露”的恢宏之气扑面而来。

古宅深处的盐商家宴传承了淮扬菜“菜肴鲜、原料珍、切配精、火候准”的特色,把盐商又雅又俗、亦儒亦商的精致生活端上了餐桌。


老省会 新皖韵安庆•桐城/菱湖



安庆,古称舒州,别称宜城,简称“宜”。二千多年前为春秋古皖国,安徽省简称“皖”即源于此,安徽省的名称是由“安庆府”与“徽州府”各取一字而来。公元1260年建城至今,安庆已有近800年历史,自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至民国二十六年(1938年),安庆是安徽省承宣布政使司和安徽最早的省会所在之地。



【专家点评】


安庆素有“千年古城、文化之邦、百年省会、戏剧之乡”的美誉。二千多年前为春秋古皖国,安徽省简称“皖”即源于此,安徽省的名称是由“安庆府”与“徽州府”各取一字而来,是安徽最早的省会所在之地。


桐城古城建造典雅,曲折回旋。老的是古迹,新的是传承。文庙人旺依旧,文风鼎盛、书礼之乡的传统仍在延续。六尺巷还是人来人往,它的“宽”度不仅在在“六尺”上,更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上。孔城老街的保护,更像是保护了一个博物馆和江淮间绝有的古朴苍劲的风韵。菱湖是安庆自古以来的城市重地,作为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园林式公园,至今遗存的风貌建筑,在皖风荷影中,让人静思这百年省会的崇古追今。

所有资讯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