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> 首页 > 资讯

14

1月
  • yq
  • 分享到:

择校是考研过程中的第一步,也是很难、很关键的一步,这关系到同学们接下来的一起备考计划。每年因为择校目标不合理,到填报志愿时临时换学校的同学很多。


那么印校园考研网建议大家关注下面几个数据指标,它们才是决定一个学校难不难考,你能不能考上的关键数据。


计划招生人数       


计划招生人数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。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。从这项数据中,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。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,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三思。


报录比             


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。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:1,甚至20:1。


推免人数            


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,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,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很少,考研竞争更加剧烈。比如北大学硕,去年就不对外招生了,导致很多学生备考到9月份,10月份才开始陆续换学校,换方向报考。


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,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,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,就一定要慎重了。


复试分数线         


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。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,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。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。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,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。


复试比            


复试比是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。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:1.2,这就意味着,如果录取10人,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。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:1.5,甚至1:2,复试比例如果偏高,就能说明两个问题:


1)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


2)复试竞争激烈、风险更大。


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


总成绩的计算公式,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。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%,有的是初试、复试各占50%。


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,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,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,这对你的备考影响很大。所以还要多方权衡。


关于本文
  • 本文标签:
  • 浏览量:超过 0 人围观
  • 发布日期:2020年01月14日
相关文章
所有资讯分类